- 真空濾油機 (29)
- 多功能真空濾油機 (13)
- 防爆真空濾油機 (27)
- 透平油真空濾油機 (21)
- 潤滑油濾油機 (24)
- 雙級真空濾油機 (20)
- 絕緣油脫色裝置 (10)
- 濾油車 (21)
- 不銹鋼濾油機 (21)
- 板框式過濾機 (23)
- 手提式濾油機 (10)
- 有載分接開關在線濾油... (18)
- 鋼絲繩注油機 (3)
- 電纜故障測試管理系統 (1004)
- 微機繼電保護測試系統 (14)
- 變頻串聯諧振耐壓試驗... (133)
- 高壓無線核相器 (204)
- 三通道直流電阻測試儀 (21)
- 變壓器直流電阻測試儀 (278)
- 高壓開關動特性測試儀 (166)
- 三相調壓器 (59)
- 萬能檢測儀器 (35)
- 線路故障測試儀 (15)
- 絕緣梯 (68)
- 高壓試驗變壓器 (399)
- 耐電壓測試儀 (43)
- 手表式近電報警器 (25)
- 高壓驗電器 (223)
- 直流高壓發生器 (144)
- 程控工頻耐壓試驗裝置 (3)
- 短路接地線 (116)
- 數字微安表 (10)
- 硅橡膠高壓線 (140)
- 高壓濾波電容 (11)
- 拉桿式測流儀 (11)
- 三倍頻發生器 (34)
- 大電流發生器 (60)
- 介質損耗測試儀 (92)
- 電機故障測試儀 (5)
- 軸承感應加熱器 (9)
- 絕緣墊 絕緣膠板 (24)
- 變壓器容量分析儀 (24)
- 超低頻高壓發生器 (19)
- 雷電計數器校驗儀 (9)
- 直流接地探測裝置 (15)
- 漏電保護器測試儀 (18)
- 超高壓耐壓測試儀 (20)
- 高壓測量儀/分壓器 (40)
- 變壓器電參數測試儀 (39)
- 礦用雜散電流測定儀 (14)
- 礦用電纜故障檢測儀 (57)
- 數字絕緣電阻測試儀 (112)
- 便攜式動平衡測量儀 (29)
- 雙鉗數字相位伏安表 (47)
- 鉗形接地電阻測試儀 (147)
- 真空開關真空度測試儀 (48)
- 接地引下線導通測試儀 (28)
- 全自動變比組別測試儀 (42)
- 三相多功能伏安相位儀 (7)
- 變壓器特性綜合測試臺 (31)
- 變壓器有載開關測試儀 (19)
- 數字式泄漏電流鉗形表 (47)
- 互感器特性綜合測試儀 (54)
- 全自動電容電橋測試儀 (4)
- 絕緣油介電強度測試儀 (179)
- 直流系統接地故障測試... (4)
- 氧化鋅避雷器帶電測試... (53)
- 大型地網接地電阻測試... (18)
- 接地線成組直流電阻測... (3)
- 環氧絕緣板 云母帶 ... (43)
- 發電機轉子交流阻抗測... (14)
- 數字兆歐表/指針高壓... (64)
- 鱷魚夾/海豚夾/封閉... (128)
- 高空伸縮測試鉗 (12)
- 絕緣靴(手套)耐壓試... (57)
- 水內冷發電機絕緣電阻... (8)
- 電力**工器具力學性... (8)
- 滑線電阻器/滑線變阻... (108)
- 絕緣材料系列 (181)
- 扁平橡套軟電纜 (13)
- 滑觸線 (247)
- 分流器 (23)
- 鋁合金梯 (36)
- 升降平臺 (5)
- 腳手架 (6)
- 相序表 (5)
- 多一產品 (102)
- 哈爾濱電表 (51)
- 直流雙臂電橋 (3)
- 氣體檢測報警儀 (97)
- 加熱管、電熱管 (155)
- 防雷元件測試儀 (7)
- 硅橡膠增爬裙 (3)
- 直流電位差計 (56)
- 直流電橋 (122)
- 直流標準電阻 (4)
- 直流電阻箱 (25)
- 直流單雙臂電橋 (50)
- 直流檢流計 (6)
- 測試器材 (151)
- 日本理音產品 (18)
- 日本共立產品 (135)
- TPI產品 (50)
- 綠揚儀器 (36)
- 泰納產品 (33)
- 勝利產品 (139)
- 各種標準表 (124)
- 香港希瑪產品 (129)
- 安規測試儀器 (55)
- 泰仕產品(臺灣) (178)
- 臺灣先馳產品 (21)
- 臺灣衡欣產品 (79)
- 智能型太陽能光伏接線... (3)
- 選頻電平表,電平振蕩... (10)
- 高絕緣電阻測量儀 (12)
- 全自動電力變壓器消磁... (2)
- SF6氣體檢漏儀 (277)
- 滑線變阻器,滑動變阻... (100)
- 非接觸智能化儀表 (60)
- 倍頻發電機組 (4)
- 各種電加熱器 (391)
- 軸承感應加熱器 (332)
- 電力**工器具 (3)
- 各種數字電橋 (119)
- 氧化鋅避雷器 (82)
- 移動電纜盤 (20)
- 數控繞線機總匯 (170)
- 移動電纜盤 (4)
- 紅外線測溫儀系列 (552)
三通道直流電阻測試儀儀器儀表行業2010年利潤增幅為10%(咨詢電話021-56479693)
(咨詢電話021-56479693)021-56480482 021-56412027
“預計2010年儀器儀表行業的產銷增幅在11%左右,區間為9%~15%;利潤增幅為10%左右,區間為8%~15%;進出口可能是低中速正增長。”提及2010年的行業發展態勢,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特別顧問奚家成給出了幾個主要指標。
他對記者解釋說,正常情況下,儀器儀表行業的增速要比GDP的增速高4到8個百分點;同時,今年整個裝備工業的增長指標是15%,儀表行業不同于汽車或農機,要稍低一些。
“如沒有意外,這些目標是有把握實現的,因為內需在逐步增長,而出口已經見底回升,”奚家成為記者詳解了行業2010年的發展趨勢。
同比前高后低環比平穩增長
今年的產銷增幅同比將前高后低,逐步向下;而環比平穩增長,波動向上。奚家成分析說,目前宏觀環境趨好,“經過了去年一年的經濟拉動,今年的需求協調性會逐步提高;同時,國家反復強調結構調整和科學發展觀,一些新興產業和改造型需求會上升,即結構調整性需求顯現。”
“利潤增幅同比年初陡增,逐月回落至年末,環比上升,但增幅不大。”他進一步解釋說,因為生產要素價格止降趨升,增利內因將受考驗。這其中有兩大看點:一是三資企業的利潤回升力度,二是本土企業的增幅是否持續大于三資。“以前三資企業的利潤一直都是遠遠高于本土企業,去年是一個轉折點,如果繼續下去,說明是本土企業的競爭力在提高。”
進出口將進入“雙百億”時代。奚家成認為,今年進口將會上升,同比增幅可能恢復到兩位數。這其中,經濟復蘇加快、國外產品具備技術優勢并更快適應新的市場需**主要原因;與此同時,出口會低速增長,估計是一位數,其中加工貿易的占比會下降,出口產品附加值上升。
**與調整成效將顯
2010年全行業自主**與結構調整的成效會明顯呈現。
奚家成告訴記者,“預計今年自主**將集中在三個方面:流程工業自動化(PA)的提高、工廠自動化(FA)的興起、科學儀器的提高和應用拓展。”
他認為,在流程工業自動化方面,今年要關注百萬千瓦火電超超臨界機組的控制系統是否順利投運,800萬到1000萬噸煉油裝置的控制系統和大乙烯工程的控制系統能否突破。“據我所知,至少有兩家企業已經分別開始交貨。”
與此同時,科學儀器領域也將有提高突破,其應用研究和領域細分服務也將有所加強。除了光學分析、環境試驗、探傷設備等傳統領域的提高突破,科學儀器領域將進一步注重關鍵零部件的質量和水平。
民生用儀器設備可謂前景廣闊。“行業內自覺不自覺地都在關注民生用儀器的發展前景。有的正考慮下大功夫開發熱量表,我認為這很正確,”奚家成表示,“住宅建設部部長已明確表示必須要用熱量表分戶計量,這個領域的需求至少在北方不比煤氣表少,這個市場可不小,外企已搶先進入,本土企業要提高敏感度。”
新拓展領域的成果及其產業化、規模化已經開始。“可能形成一定氣候的有三種設備,一是在儀器儀表和檢測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節能環保設備,其中心技術是測量技術和測量儀器;二是特殊材料和節能材料;三是應急救災設備。”奚家成判斷說
“我們這個行業在質量和可靠性方面與國外有差距,必須要通過現代生產管理解決這一問題,而利用信息技術的生產流程控制正是現代生產管理的基礎,”奚家成告訴記者,不少企業以現代生產管理為突破口推進“兩化融合”并已取得成效,這一做法正逐步向全行業推開。
“兩化融合”對儀器儀表業既是“功課”又是商機。所謂功課,奚家成解釋說,即產品研發要與信息技術相結合,要應用信息技術建立從工序開始的自下而上的現代生產管理系統。
而商機則意味著,冶金、電力、石化等行業都提出了兩化融合的實施方案,PA市場帶來了大量高水平的需求以機電制造業為代表的斷續流程工業的兩化融合,將使FA產業形成巨大市場。
外資利用“有變化”
奚家成告訴記者,經過這一輪經濟危機的影響,儀器儀表行業在對外合作方面將產生一些新的變化。
首先,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會變化,但會有波折,對于儀表行業來說,外資企業的經濟實力和市場需求受到了一定影響,產能擴張的積極性比原來低。“近來,發達國家‘經濟實體化’的呼聲日高,其影響還有待觀察,但國外普遍認為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和地位進一步上升。”
其次,行業內的外資企業開始由“制造市場”向以市場為主轉變。這表現為“外轉內”的傾向增強,加工組裝基地的作用日漸趨弱。“原來不少外資企業以外銷為主,現在將逐漸調整成內外兼顧;而內外并重的企業則轉向以內為主。”奚家成說,“外資和本土企業的合作原來以制造為主,現在是經營、應用、集成、服務企業性合作明顯上升,或者挑選市場能力很強的制造企業來合作,以前是大投資、小市場,現在則是小投資、大市場,經常是由單項合作制造入手,不斷擴大經營范圍。”
與此同時,外資之前憑借經濟實力與技術優勢與本土企業競爭,現在則是向以發揮技術優勢為主的方向轉變。
“外資2007年之前的擴張性投資暫告一段落,現在的投資多以打補丁式改造為主。”奚家成介紹說,外企除了保持產品優勢,開始適應市場變化,加速調整,更側重發揮應用、集成等**服務優勢外,同時還出現**產品“普及化”,爭奪中低端市場的傾向。
此外,在與外資的合作中,本土企業也有不少變化,即主動性提高,主導性增強,內容形式多樣化。
“以前的對外合作多是引進、合資,主要集中在技術層面,現在則從人才、管理等方方面面進行合作,”奚家成說,“以前是外對內,現在開始出現內對外,本土企業開始籌劃并購。同時,在吸取經驗教訓后,合作的方向目的越來越明確。上世紀**十年代以利潤為主,現在則以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培養人才為主;當前的合資即使外方控股,不少企業堅持中方人事的主導權;在合作的同時,保持母體的自主開發能力。
“現在是對外合作的好時機,我們應抓住時機,加大力度,力爭突破,使其再上一個臺階。”奚家成表示。